“七万茶企不敌一个立顿”,这是几年前人们对中国原叶茶产业的一种“嫌弃”,也象征着立顿茶在中国市场的绝对统治地位。
然而,当下,曾经的市场霸主如今却面临着新的市场危机与品牌困局。
再换CEO
进入三季度的最后一个月,立顿突然宣布,任职CEO不到一年的皮埃尔·劳比斯(Pierre Laubies)下课,回归监事会,取而代之的是从喜力“空降”来的马克·布赛恩。
在公告中,立顿提到,马克·布赛恩的职业生涯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喜力工作,最初于1995年加入其财务团队。其于2003年后成功承担了一系列领导角色,并在欧洲、非洲和美洲地区持续取得成果。2015年,马克·布赛恩加入喜力的全球执行团队,担任美洲区总裁。
现任立顿监督委员会主席让-雷米·鲁塞尔(Jean-Remy Roussel)表示,“我非常高兴地代表监督委员会欢迎马克加入立顿。马克在消费包装商品领域拥有卓越的全球化经验,并展现出持续增长的卓越成绩”。
公开资料显示,立顿是全球最大的茶叶品牌,由创始人汤姆斯·立顿(Thomas Lipton)创立于1890年。1973年,立顿被联合利华收购。1992年,立顿进入中国市场,很快便成为中国茶包市场销量第一的品牌。数据显示,2016年,立顿全球销售额比中国近7万茶企的出口总额加一起,还要再高出1倍。
不过,2021年,联合利华将立顿全球茶业务以45亿欧元出售给私募基金CVC Capital Partners。之后,立顿的业绩出现下滑。2023年,立顿收入17.4亿欧元,利润5.8亿欧元,远不及2020年联合利华披露的20亿欧元。
立顿的挣扎
立顿自1992年凭借便捷的茶包进入中国市场,迅速吸引了追求快捷的新一代茶客,与本地传统茶品牌划清界限。凭借亮黄色茶包,立顿迅速占领市场,甚至在影视作品中成为办公室“C位”。
作为全球最大的茶企,立顿旗下拥有多个知名品牌,在四大洲设有生产基地,业务遍及100多个国家。然而,辉煌的过去并未能掩盖立顿如今面临的困境。
据公开资料显示,自2012年以来,立顿接连爆出农残和重金属超标的食品安全丑闻,CTC茶的低廉形象也让讲究品质的茶客反感,品牌形象瞬间跌至谷底。更重要的是,立顿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品牌老化,未能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。
长期以来,立顿产品单一,主要依赖茶末,主打黄牌精选红茶,新品研发缓慢。尽管占据市场份额,但在消费升级的中国市场,其包装与品类始终沿用传统黄色设计,缺乏创新,难以吸引年轻消费者。
全球消费者对咖啡需求的增长持续挤压茶叶市场份额,传统茶叶销售增速放缓已成全球品牌的共同难题。自2019年起,联合利华的茶叶业务因红茶需求下滑陷入困境,而英式红茶占其收入的六成以上。联合利华CEOAlan Jope直言,传统茶叶增长放缓将长期拖累集团利润。
2022年,立顿被联合利华打包甩卖给CVC资本,彻底暴露其增长困境。2023年,立顿收入17.4亿欧元,利润5.8亿欧元,不及2020年联合利华披露的20亿欧元。
为了刷“存在感”,立顿在天猫旗舰店推出了一系列“创新”产品,如热泡红茶、绿茶、乌龙茶,本地化花草茶,冷泡水果茶等。但这些所谓创新,不过是换汤不换药,早已司空见惯。
立顿的失宠为本土袋泡茶品牌腾出了市场空间。在新式茶饮多样化风潮下,“殷小茶”“CHALI茶里”“茶小空”等新品牌纷纷涌现,靠高颜值和创新口味抢占消费者眼球。以茶里为例,推出了西梅荷叶普洱、桃胶椰椰冻干等口味。
立顿在中国市场的定位一直较为模糊,既想保持高端形象,又想扩大市场份额,随着时间的推移,其品牌形象逐渐老化,未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的变化。
如何破局?
其实,中国袋泡茶的市场或许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。
根据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,2021年中国茶叶消费群体规模为4.9亿人,其中袋泡茶用户占比过半,达到51.0%。但我国袋泡茶的年消费量却仅占茶叶总消费量的5%,而欧美国家的袋泡茶年消费量占茶叶总消费量的50%以上。
要知道,在我国传统的饮茶文化中,传统的茶叶冲泡方式虽繁琐却是饮茶必不可少的环节。袋泡茶虽因方便快捷俘获了不少年轻用户,但在大部分国人的心中,袋泡茶依旧是一种类似于方便面的快捷食品,是在有限的条件之下一种饮茶的妥协,难登大雅之堂。
因此,尽管国内袋泡茶市场看起来仍有较大潜力可挖,但消费量或许始终难以达到欧美国家水平。如何拓展更多群体,开发更广阔的市场,或许是袋泡茶品牌们接下来不得不思考的问题。
而当下,立顿的核心矛盾在于其工业化基因与当代消费者对“品质感”“文化认同”的需求错位。立顿若要重构茶饮叙事,重拾消费者们的青睐,需要完成两大转型:
首先是产品与供应链的升级。
例如,在技术工艺上,立顿可将CTC工艺(通过压碎Crush、撕裂Tear、揉卷Curl获得茶粉末)升级为“原叶微切”,保留茶叶原叶形态的70%-80%,既维持工业化生产的效率,又能提升茶汤口感,解决“茶末低端化”的固有认知。
而在品类上,立顿可以在保留规模化优势的同时,开发柔性生产线,兼容原叶茶、功能茶等高端品类,解决“工业化”与“品质化”的对立。同时,借鉴现制茶饮的冷萃工艺,开发出便携茶棒、茶粉、浓缩茶原液,冷水冲泡即可还原现制茶饮风味,以适配健身、露营等新兴场景。
此外,立顿还可以整合全球原料,利用南非路易波士茶、印度阿萨姆红茶等全球供应链资源,开发地域特色茶品。如将南非Rooibos与云南普洱拼配,打造“双抗茶”(抗氧化+抗糖化)。
其次是品牌人格化。
立顿应从“茶饮供应商”转型为“生活提案者”,通过价值观输出建立情感联结,而非仅依赖产品功能。
例如,借力AR技术打造“立顿茶空间”,用户扫描茶包即可进入数字场景——如模拟武夷山岩茶焙火工艺的互动游戏,或与虚拟茶师学习宋代点茶技法,吸引用户了解茶文化和改变品牌认知。
在线下,立顿可不定期推出茶饮DIY、茶文化工作坊、艺术展览等活动,既能让年轻人体验到东方茶道的松弛感与趣味性,既能借机销售产品,也能提升大众对品牌的认知和好感度。
总之,当立顿不再只是茶包,而是健康方案、文化媒介甚至数字社交载体,这场转型便超越了品类竞争,直指消费文化的底层逻辑——从“卖产品”到“卖意义”,或许才是百年品牌能穿越周期的终极答案。
猜你喜欢
- 2025-09-12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2025-09-12 5人死亡!400亿巨头子公司停业整顿!
- 2025-09-12 京东与锦江酒店达成战略合作:将围绕餐饮创新、酒旅服务、供应链协同全面深化合作
- 2025-09-12 “滴滴助学计划”走过八年 惠及数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
- 2025-09-12 飞象星球发布国内首个AI软硬件一体化教育方案 亮相2025服贸会
- 2025-09-12 “崩了”!过万跌到800多元,黄牛哭了:根本没人接盘
- 2025-09-12 业绩承压 晶升股份欲并购为准智能
- 2025-09-12 澳洋健康筹划易主 沈学如败退A股
- 2025-09-12 爆雷!Biotech怒告CRO小巨头,1.5亿索赔背后……
- 2025-09-12 “空气炸锅第一股”募资缩水!
- 搜索
-
- 0 次点击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0 次点击 流通酒企,赔本转型
- 0 次点击 老铺黄金:港股“新股王”,还能疯狂多久?
- 0 次点击 八闽陈韵,共话老茶丨《中国老茶浅释》主题茶会在福州成功举办
- 0 次点击 茶百道荣获AAA知名商标品牌认证
- 0 次点击 国产扫地僧们“二次创业”
- 0 次点击 一台=一间洗衣房:松下发布 ALPHA G5“大四洗”,洗护行业“多筒竞赛”不要堆叠要集成
- 0 次点击 高管集体降薪,最高下调50%!
- 2025-09-12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2025-09-12 5人死亡!400亿巨头子公司停业整顿!
- 2025-09-12 京东与锦江酒店达成战略合作:将围绕餐饮创新、酒旅服务、供应链协同全面深化合作
- 2025-09-12 “滴滴助学计划”走过八年 惠及数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
- 2025-09-12 飞象星球发布国内首个AI软硬件一体化教育方案 亮相2025服贸会
- 2025-09-12 “崩了”!过万跌到800多元,黄牛哭了:根本没人接盘
- 2025-09-12 业绩承压 晶升股份欲并购为准智能
- 2025-09-12 澳洋健康筹划易主 沈学如败退A股
- 2025-09-12 专利纠纷和解!GSK分羹3.7亿美元,辉瑞/BioNTech认栽买单?
- 2025-09-12 即时零售,改变电商格局
- 2025-09-12 一家三级医院关闭儿科、妇产科
- 2025-09-12 “盯上”芯片新秀数渡科技,地产商万通发展欲跨界“造芯”
- 2025-09-12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2025-09-12 5人死亡!400亿巨头子公司停业整顿!
- 2025-09-12 京东与锦江酒店达成战略合作:将围绕餐饮创新、酒旅服务、供应链协同全面深化合作
- 2025-09-12 “滴滴助学计划”走过八年 惠及数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