图源:豆包
继CRO行业接连爆出破产、欠薪、实控人被限高的阴影之后,CRO明星公司——美迪西,也被卷入了风暴眼。
9月4日,美迪西公告称,子公司美迪西普亚被Biotech客户鸿绪生物一纸诉状,告上公堂,550多万元的合同金额,索赔1.5亿。
官司未定、是非未明,但这组陡峭差额的背后,是两端同时失速的现实:
被头部Pharma与头部Biotech“夹击”尾部Biotech,既“等不到风来”,也“迎不住风去”,研发竞速、临床进展与融资预期本就三线拉扯,又遇上正在打“价格战”的CRO,更是难上加难。
而一批中小CRO在今年投融资回暖中“表面回温”,曾用低价换规模的单子,开始在项目节奏、临床预期与时间成本上被反噬。价格战这两年拖累的,不只是毛利,更是客户对项目交付质量与速度的信任。风口退潮后,曾经埋下的雷,似乎要爆了。
首例创新药Biotech把临床CRO告上公堂,这场风波能够引起广泛讨论也不是在宣判谁对谁错,而是在提醒整个行业:靠压价堆出来的规模,经不起快赛道的兑现考验;把成本省在前面,可能要在速度与质量上加倍偿还。行情回暖未必等于风险消散,恰恰相反,它更像一束强光,把每一个被低价掏空的项目,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台前。
550万合同款,却索赔1.5亿背后
9月4日,美迪西一纸《关于子公司涉及诉讼的公告》,把“索赔1.5亿元”迅速送上业界热搜榜。舆论的第一反应并非这笔金额会否危及美迪西的业绩,而是更尖锐的矛盾:约550多万元的合作款,怎么就放大到1.5亿元的索赔?
根据美迪西的公告内容,目前该案件已立案,尚未开庭审理。因此,呈现在业界眼前的,还是双方各有各的理。
一边是美迪西的表述。其子公司与鸿绪生物在2020年12月签署《技术服务合同》,开展一项中美双报的IND非临床安评研究,约定8个月内完成分析检测、安全性评价、翻译和SEND转化四项工作。项目最终于2023年12月14日拿到NMPA临床试验批件(IND)。美迪西称公司“已全面、适当地履行合同义务”,2025年上半年该项目遭遇“有因检查”,但“未查见真实性问题”,其研发质量体系亦获得全球主要药监机构认可。
也就是说,美迪西不认可原告所指,合同义务已全面、适当地履行,所谓违约并不存在。
另一边是原告鸿绪生物的逻辑。合同里非临床安评8个月的时限,现实中却到第三年才完成IND。并且虽然2023年拿到了批件,却在之后又遭遇“有因检查”,这种带有申报资料真实性存疑“暗示”的检查。
2020年签下非临床安评合同,2023年才拿到IND批件,时间是否过长难以评价,但从市场竞争角度来看,在GLP-1/GIP这种“短跑式”、高速迭代的热门赛道里,时间价值尤显残酷,而鸿绪生物显然慢了一步。
要知道,全球FIC——礼来的替尔泊肽在2022年获批,2023年销售额突破51亿美元;彼时,国内头部药企也在争相提速推进,恒瑞的同双靶点HRS9531注射液已经进入关键临床阶段,信达甚至在2023年H1中报已经能够预告出全球首个GCG/GLP-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(IBI362)预计2024年底或2025年初上市。同时,华东、翰森等头部Pharma的GLP-1产品也都相继进入了临床。
如今,恒瑞HRS9531已提交上市申请,信达的GCG/GLP-1双受体激动剂玛仕度肽IBI362已获批上市并成为当红产品。
节点洪流滚滚向前,一家想抓风口的Biotech,若在IND阶段拖了后腿,研究进展赶不上头部大药企,甚至连IND批件都没拿到,又赶上资本寒冬,说破了天,投资人似乎不会愿意对其拿出一分钱。
于是,在鸿绪生物的账本里,与美迪西的矛盾早已不再局限在一纸550多万的合同,而是真实折损的经济损失,融资与估值冲击、研发开发周期的沉没成本,再加上突然降临带有申报材料存疑“暗示”的有因检查,这些统统被“写入”1.5亿元的诉讼主张中,才造成与合同对价的巨大落差。
信任危机将爆发?
从本质上来说,这起“中国首次CRO与Biotech之间就风口创新药产品对簿公堂”事件,还折射出了创新药产业链上下游在穿越周期过程中,难以调和的矛盾。
对于鸿绪生物等中小型Biotech来说,无论是押注一个赛道“等风来”,还是在热门赛道“随风去”,核心竞争力都少不了研发竞速。然而,当研发竞速遇上CRO调整周期里的不确定性,研究质量、研发速度以及预期之间的矛盾也因此产生。
而对于美迪西这样的中小CRO来说,本来在创新药研发风口过后,就是“价格战”的最先被波及的群体,不仅订单量骤缩、客单价跳水,更难的是客户几乎都是初创Biotech,他们融资断档、现金流吃紧,让中小CRO们又面临回款周期无限拉长,日子更不好过了。
Wind数据显示,截至2025年H1,A股29家医疗研发外包公司的应收账款平均为6.85亿元,应收账款周转天数约为93.88天;而美迪西的应收账款虽然为5.4亿元,但应收账款周转天数高达181.18天,远高于平均水平。
而到了如今,当下二级市场回暖、全球创新研发频出,一级市场也开始重新审视Biotech资产,BD交易升温,一度绷紧的产业链仿佛松了口气。
位于创新研发产业链上的中小CRO们日子刚好过一点,业绩曾“爆雷”的“美迪西们”业绩刚有起色,但这起诉讼像一记回声巨响,提醒行业:调整周期遗留的信任危机,并不会因为行情转暖而自动失效。
以美迪西为例,2023年其营收与利润大幅跳水,药物发现与药学研究、临床前研究两条线的客单价分别骤减36.81%与23.59%,唯一向上的是“客户数量”,分别同比增加35.98%与3.97%。
更进一步的是,过去两年,不少这类中小CRO还困在“价格战”带来的业绩下滑、回款困难的境地,而这起新发生的诉讼直接让行业意识到,项目交付质量与速度,与客户研发投入的沉没成本、管线估值直接挂钩,卷价格的尽头将不再只是现金流风险与经营压力,还将面临更加严苛的远超项目金额的赔偿风险与法律风险,也让在全行业的回暖周期中,制药企业对中小CRO的信任亮出一张黄牌。
此外,这起事件也提醒中小CRO,效率与质量本身才是招牌,若不在合同和定价中设限,它或将在法庭里以更高的代价向你收回。
而对于初创Biotech来说,不仅要在合作方筛选环节做好尽调,更要从合同条款设计、履行监控到争议解决构建全流程管理体系。此外,对于行业而言,此时也亟需一份指南标准,明确进度延误赔偿比例、质量缺陷认定标准、责任划分节点等保护研发企业的条款,同时也要设置针对中小CRO的回款周期保障规则。
猜你喜欢
- 2025-09-12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2025-09-12 5人死亡!400亿巨头子公司停业整顿!
- 2025-09-12 京东与锦江酒店达成战略合作:将围绕餐饮创新、酒旅服务、供应链协同全面深化合作
- 2025-09-12 “滴滴助学计划”走过八年 惠及数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
- 2025-09-12 飞象星球发布国内首个AI软硬件一体化教育方案 亮相2025服贸会
- 2025-09-12 “崩了”!过万跌到800多元,黄牛哭了:根本没人接盘
- 2025-09-12 业绩承压 晶升股份欲并购为准智能
- 2025-09-12 澳洋健康筹划易主 沈学如败退A股
- 2025-09-12 爆雷!Biotech怒告CRO小巨头,1.5亿索赔背后……
- 2025-09-12 “空气炸锅第一股”募资缩水!
- 搜索
-
- 0 次点击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0 次点击 流通酒企,赔本转型
- 0 次点击 老铺黄金:港股“新股王”,还能疯狂多久?
- 0 次点击 八闽陈韵,共话老茶丨《中国老茶浅释》主题茶会在福州成功举办
- 0 次点击 茶百道荣获AAA知名商标品牌认证
- 0 次点击 国产扫地僧们“二次创业”
- 0 次点击 一台=一间洗衣房:松下发布 ALPHA G5“大四洗”,洗护行业“多筒竞赛”不要堆叠要集成
- 0 次点击 高管集体降薪,最高下调50%!
- 2025-09-12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2025-09-12 5人死亡!400亿巨头子公司停业整顿!
- 2025-09-12 京东与锦江酒店达成战略合作:将围绕餐饮创新、酒旅服务、供应链协同全面深化合作
- 2025-09-12 “滴滴助学计划”走过八年 惠及数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
- 2025-09-12 飞象星球发布国内首个AI软硬件一体化教育方案 亮相2025服贸会
- 2025-09-12 “崩了”!过万跌到800多元,黄牛哭了:根本没人接盘
- 2025-09-12 业绩承压 晶升股份欲并购为准智能
- 2025-09-12 澳洋健康筹划易主 沈学如败退A股
- 2025-09-12 专利纠纷和解!GSK分羹3.7亿美元,辉瑞/BioNTech认栽买单?
- 2025-09-12 即时零售,改变电商格局
- 2025-09-12 一家三级医院关闭儿科、妇产科
- 2025-09-12 “盯上”芯片新秀数渡科技,地产商万通发展欲跨界“造芯”
- 2025-09-12 菊乐股份董事长童恩文去世,女婿此前代行董事长职务
- 2025-09-12 5人死亡!400亿巨头子公司停业整顿!
- 2025-09-12 京东与锦江酒店达成战略合作:将围绕餐饮创新、酒旅服务、供应链协同全面深化合作
- 2025-09-12 “滴滴助学计划”走过八年 惠及数万个网约车司机家庭